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委、市文物局关于开展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背包里的大思政课”实践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筹备以“运河过津”为主题的思政实践活动。2025年5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赴静海区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探寻运河文脉 启迪育人新思”主题党日活动。
步入博物馆,教师们跟随讲解员深入探寻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博物馆的玻璃地面下,一条蓝色的“运河”蜿蜒,生动展现了陈官屯镇沿着运河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场馆内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漕运盛景以及西钓台汉代古城遗址等,这些都见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大运河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见证。”老师们感慨道。

陈官屯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运河古镇。漕运兴盛带来的文化交汇,形成陈官屯的耕读文化。吕官屯村就是其中的代表,办私塾、重教育,多年来吕官屯走出了众多的“读书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仅有3万人口的陈官屯镇共走出了51位博士、228位硕士、6000多位大学生。近年来,陈官屯镇依托“耕读文化”,也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耕读文化以“耕”促实践认知、以“读”育价值认同,激活了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育人基因,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知行合一的育人范式。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围绕“运河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展开研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提出将运河红色故事融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案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聚焦“大运河生态治理”,探讨如何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教师们在深挖地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打造‘行走的课堂’,让理论教育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文化溯源强化使命担当,以历史启迪开拓教学思路。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运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精神、人民情怀融入教学科研,当好新时代“精神引路人”,引导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时代重任。学院将持续推进“党建+研学”模式,以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动力。